中国古代有拼音吗

古代没有拼音。但古人同样给汉字注音。大体说来,古代的汉字注音方法有两大类 第一类:直音。所谓直音法,就是用汉字来给汉字注音。比如颧,音全。《说文解字》 中常常说"读若某",后人说成"音某"。例如 陆德明《经典...
中国古代有拼音吗
古代没有拼音。但古人同样给汉字注音。
大体说来,古代的汉字注音方法有两大类
第一类:直音。所谓直音法,就是用汉字来给汉字注音。比如颧,音全。
《说文解字》 中常常说"读若某",后人说成"音某"。例如 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释《诗经毛传》说:"拾, 音十。"这就是说,"拾"字应该读象"十"字的音。
直音法挺好的,解决了注音的一部分问题。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这个字没有同音字,例如普通话里的“丢"字,我们找不到同音宇来注直音;更多的时候,这个字虽有同音字,但是那些同音字反而是更生僻的字,注了直音等于没注。
于是,直音法有了进化,那就是利用不同声调的同音字来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作"到平声"。”刀" 是平声字,"到"是去声字,单说"音到"是不准确的,必须把 "到"字的声调改变了, 才能得到"刀"字的音。这一下,总算比直接直音法要好多了,但还是不够好。于是出现了第二类:反切法。
反切又叫“反”、“切”、“翻”、“反语”等。
反切是借用两个汉字的音来确定第三个汉字(即被反切 字)的音。古代,汉字行文是直行书写,故反切的前一个字为 "反切上字",后一个字为"反切下字"。汉字的音节可以分为"声"和"韵"两部分。反切上字和被反切宇是双声 (即声母相同),用来确定被切字的声母;反切下字和被切字是迭韵关系(即韵母相同),用来确定被切字的韵母 。因声调也是韵母的一种性质,所以被切字的韵母也由反切下字确定。 这就是所谓"上字定声,下字定韵"的反切原则。其实质就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例如:订,丁定切。d(īng)+(d)ìng=dìng
反切是古代的拼音方法,比起直音法来是很大的进步。古代的字典、韵书如《康熙字典》、《广韵》等基本上都是采用反切注音的。2018-01-24
cdw 阅读 5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4:00: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阿暄生活 我国古代没有汉语拼音,诗人作诗是如何辨别韵脚的

    在中国古代,没有像现代汉语拼音这样的系统,但诗人依然能够准确辨别韵脚。他们主要依靠字的发音来进行韵律创作。古代汉语语音系统较为复杂,但韵脚的选择主要依据声母和韵母的不同来实现。声母和韵母是汉语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声母指的是字音开头的辅音,韵母则是字音中的元音部分。韵脚的判定,主要是通过韵...

  •  文暄生活科普 汉字拼音什么时候产生?

    在古代,拼音体系并非不存在,早在明代就已经有拼音的雏形,如注音符号,又称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注音符号是在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以“ㄍㄎ”开头,1920年字母顺序改订,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

  •  赞赞威 中国古代有拼音吗

    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用两个汉字注出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

  • 1、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则是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确...

  •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图集资源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ZLGYX.COM - 词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