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疠[zhànglì][名]流行在热带、亚热带潮湿地区的传染病,如恶性疟疾等。也有指“瘴气”之意的,但现在很少如此用。出现原因可能由于当时医学不发达,人们确实发现、解释不了“瘴疠”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便用“瘴气”笼而统之。现在已基本消失:没有污水滋生蚊子,睡觉挂蚊账开空调,杜绝蚊子叮咬...
1、瘴疠拼音:[ zhàng lì ]。指热带或亚热带潮湿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2、瘴疠之乡(蛮瘴之乡),古代一般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这些地方往往万山叠嶂,交通闭塞,蚊蝇群舞,虫媒猖獗,蛮荒僻壤,瘴疠流行,所以被古人以“瘴疠之乡”“蛮瘴之乡”等称谓指代。
瘴疠怎么读:瘴疠的读音是zhàng lì。瘴疠怎么读的常用释义:名流行于热带或亚热带潮湿地区的疟疾等传染病。例句:随着环境的改善,各地的瘴疠开始逐渐减轻或者消失。这里人烟稀少,豺狼猛兽出没无常,瘴疠和疟疾蔓延。详细释义:1、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述在龙川数年,复徙宁越,遇瘴...
瘴疠读zhàng lì 。意思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指瘴气。瘴总笔画:16笔。1.丶(点)、2.一(横)、3.ノ(撇)、4.丶(点)、5.㇀(提)、6.丶(点)、7.一(横)、8.丶(点)、9.ノ(撇)、10.一(横)、11.丨(竖)、12.ㄱ(横折...
瘴疠 zhàng lì 《辞海》里有解释: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瘴疬:内病为瘴,外病为疬。南方湿热之地有之。公元628年,唐朝高僧玄奘和徒弟西游取经。途中,他门爬上了帕米尔高原上的穆苏尔岭(海拔约6000米),观测到很多高山病的典型症状:头痛、厌食、恶心、呕吐、头昏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