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颤巍巍:形容抖动摇晃的样子,哆哆嗦嗦的(多用来形容老人或病人)。4、颤颤巍巍:颤抖摇晃的样子;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身体因惊恐而颤抖,多用于老年人。5、巍峨峻拔:形容高耸挺拔山势险峻。巍峨峻拔的高原,碧波环抱...
巍怎么组词
巍怎么组词:巍峨、巍然屹立、颤巍巍、颤颤巍巍、巍峨峻拔、翠巍巍等。
1、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峻。
2、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屹立:像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直立着。比喻高大雄伟,不可动摇。也作“巍然耸立”。
3、颤巍巍:形容抖动摇晃的样子,哆哆嗦嗦的(多用来形容老人或病人)。
4、颤颤巍巍:颤抖摇晃的样子;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身体因惊恐而颤抖,多用于老年人。
5、巍峨峻拔:形容高耸挺拔山势险峻。巍峨峻拔的高原,碧波环抱的宝岛,苍苍茫茫的草原,七沟八梁的黄土坡,有万里长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气势磅礴的五岳。
6、翠巍巍:形容山或者树青绿高耸。
知识拓展:
汉子巍,拼音wéi。解释:形容词,高大。《说文解字.嵬部》:「巍,高也。」《文选张衡.思玄赋》:瞻昆仑之巍巍兮临萦河之洋...造句:我望着巍峨的高山,浮想联翩。
形声字。从嵬,委声。此字实际上可以看成在嵬字上加注声符而形成的分化字。巍字字形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偏旁位置的变化和偏旁的减省上: 一是“山”旁的位置变化。目前见到的战国文字,其山均在下部或右下。
汉人碑刻文字,其山旁或居于上,或居于下。到楷书阶段,楷书中山旁的位置才固定在上部。二是声旁“委”的位置变化。马王堆汉墓帛书中,声旁“委”或居于形旁“嵬”的右边。
关于“巍”字的诗句:
尧功曾预记巍巍《感事》;转巍阑《水调歌头·夜永厌银烛》;巍巍堂堂兮炜炜煌煌《偈颂二百零五首》;巍巍阙里门《忆昔》;巍巍黻冕古《禹祠》;有巍楼《水调歌头·洞庭千古月》。
2023-10-20
巍峨、巍然屹立、颤巍巍、颤颤巍巍、巍峨峻拔、翠巍巍等。
1、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峻。
2、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屹立:像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直立着。比喻高大雄伟,不可动摇。也作“巍然耸立”。
3、颤巍巍:形容抖动摇晃的样子,哆哆嗦嗦的(多用来形容老人或病人)。
4、颤颤巍巍:颤抖摇晃的样子;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身体因惊恐而颤抖,多用于老年人。
5、巍峨峻拔:形容高耸挺拔山势险峻。巍峨峻拔的高原,碧波环抱的宝岛,苍苍茫茫的草原,七沟八梁的黄土坡,有万里长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气势磅礴的五岳。
6、翠巍巍:形容山或者树青绿高耸。
知识拓展:
汉子巍,拼音wéi。解释:形容词,高大。《说文解字.嵬部》:「巍,高也。」《文选张衡.思玄赋》:瞻昆仑之巍巍兮临萦河之洋...造句:我望着巍峨的高山,浮想联翩。
形声字。从嵬,委声。此字实际上可以看成在嵬字上加注声符而形成的分化字。巍字字形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偏旁位置的变化和偏旁的减省上: 一是“山”旁的位置变化。目前见到的战国文字,其山均在下部或右下。汉人碑刻文字,其山旁或居于上,或居于下。到楷书阶段,楷书中山旁的位置才固定在上部。二是声旁“委”的位置变化。马王堆汉墓帛书中,声旁“委”或居于形旁“嵬”的右边。
关于“巍”字的诗句:
尧功曾预记巍巍《感事》;转巍阑《水调歌头·夜永厌银烛》;巍巍堂堂兮炜炜煌煌《偈颂二百零五首》;巍巍阙里门《忆昔》;巍巍黻冕古《禹祠》;有巍楼《水调歌头·洞庭千古月》。
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