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的反义词 :阳阿薤露、雅俗共赏、下里巴人、巴人下里 1、雅俗共赏, 读音:yǎ sú gòng shǎng,汉语成语。释义: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典故: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
阳春白雪的反义词及其意思
阳春白雪的反义词 :阳阿薤露、雅俗共赏、下里巴人、巴人下里
1、雅俗共赏, 读音:yǎ sú gòng shǎng,汉语成语。
释义: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典故: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
2、下里巴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xià lǐ bā rén。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用法: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阳春白雪"。
扩展资料:
阳春白雪的近义词 :白雪阳春、曲高和寡
1、白雪阳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ái xuě yáng chūn。
意思是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用法:春回大地寒微晓,白雪阳春花枝俏。春风贺喜无言语,吉祥如意你在笑。今年春风总得意,一句平安喜讯报。寄语短信风捎到,祝你立春快乐哈哈笑!
2、曲高和寡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ǔ gāo hè guǎ。
意思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这是一个曲高和寡,一般发展商不敢部问津的市场。
2019-02-26
阳春白雪的反义词:雅俗共赏、下里巴人。
雅俗共赏:
解释: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自: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下里巴人: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襄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
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2019-01-04
反义词:下里巴人、雅俗共赏。
下里巴人: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雅俗共赏:
雅俗:旧时把文化水平高的人称“雅”,把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称“俗”。
共赏: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雅俗共赏:形容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处:明 孙仁孺《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2015-04-15
下里巴人:通俗文学。阳春白雪:高雅的文学艺术。谢谢,望采纳2013-08-01
下里巴人:指通俗文学阳春白雪:指高雅艺术2013-08-01
下里巴人] ( xià lǐ bā rén ) [解 释]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乐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对举201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