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们怎么学认字,也用拼音学么?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
古时候人们怎么学认字,也用拼音学么?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36个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他是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民国之后,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有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的;也有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的。现在我们在一些字典中还能看到模仿日文假名的“注音字母”。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并进行推广。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 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注音字母的职能是“伺候汉字,偎傍汉字”。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 “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最终,中国在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中国在中苏友好的20世纪50 年代设计的汉语拼音采用了罗马字母而非俄文字母,当时考虑到全世界只有俄国、保加利亚和蒙古三国使用俄文字母,而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却超过一百多个。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出现,可以说是汉语的一个重大进步。多年来的实践被证明是成功的。2013-11-28
不是拼音
古代没有拼音
他们学习用的是切音和音韵
比如是羽居切和央居切的注音方式
当然是私塾啦2013-11-28
没有拼音是可以肯定的要不然古书哪能来那么老些版本都是老师教的时候没注意读音
有钱的把老师请家里像白景奇一样,没钱的就自己跑到老师教学处学习岳飞去私塾偷听一样啊2013-11-28
用的是 反切 的方法

就是两个字的音连读 来发出另一个字的音2013-11-28
cdw 阅读 45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6:25: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湖北倍领科技 古代的时候,没有拼音人们如何认字?

    古人对汉字的注音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以字注字和双拼制。以字注字法是指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儡,相败也,读若雷”。另一种方法是双拼制,即将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将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反切法...

  •  湖北倍领科技 古时候没有拼音古人们怎么识字读字

    除了形声字,其他字又该如何识记呢?古人发展了多种识字方法。直音法就是找到与被注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汉字来注音,就像小时候不认识字时,用认识的同音字标注一样。这种方法写作“甲,音乙”,如“单,音善”。这里的“单”指的是单父,并非我们熟悉的“dān”。读若法则是找一个读音相似的字来给原...

  •  倍领趣闻 在没拼音前,古人是如何认字的?

    在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古人通过汉字注音来识字和读音。最早的注音方法是直音法,即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如《说文解字》中“材,才声”,意指“材”字读音与“才”相同。直音法虽简单,但局限性明显,如“丢”字无同音字,或用生僻字注常用字,违背学习原则。另一种注音法是用同音不同调的字...

  •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

  • 我国古人确实没有用拼音来认字,但是聪明的古人也是想出办法来认字,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注音。直音指用同音字来标注,但如果同音字也不认识的话,那这个字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在陌生字上面标注两个字,所注字的声母也是反切上字的,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是反切下字的。这两种方法是很多读书人收益,广...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组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ZLGYX.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