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近义词 反义词 多音字啊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近义词:知己、知交、知友。破琴绝弦:把琴摔坏,把弦拉断。不复鼓:复:再,重新。再也不弹琴。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
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近义词 反义词 多音字啊
近义词:洋洋—峨峨
弹—听
复—再
曰—谓
反义词:鼓—听
多音字:伯bo 伯bai
期qi 期 ji
得de 得dei2012-11-25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 ②穷尽 ③走不通的 ④独一无二的 ⑤极、最
  伯牙绝琴(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
  善:①擅长、善于 ②好 ③善良 ④容易,易于 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心怀不善( )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终( )    英勇善战( )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  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
  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
  2、  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和成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士为知己者
  ☆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酒逢知己千杯少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莫逆之交 管(仲)鲍(叔牙)之交  刎颈之交  忘年之交   患难之交
  字面解释: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峨峨:高。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绝:断绝.
  念: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善:擅长,善于。    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样。若:好像。
  曰:说.         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
  洋洋:广大。       谓:认为,觉得
  之:代词        必:一定
  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知道,明白。必定准确的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近义词: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绝弦: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不复鼓:复:再,重新。再也不弹琴。
  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总之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就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觉得很伤心。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琴弦,决定一生不再弹琴。
  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专长或爱好,表示悼念。2012-11-25
近义词:复,再
反义词:鼓,听2012-11-26
你可以去买一本《全解》啊2012-11-25
近义词:洋洋—峨峨弹—听复—再曰—谓
反义词:鼓—听
多音字:伯bo伯bai 期qi 期 ji得de 得dei2012-11-26
Lbcdw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14 18:42: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阿暄生活 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近义词 反义词 多音字啊

    反义词方面,文中指出“鼓”和“听”形成了一组反义词,前者指的是击打乐器,后者则是静心聆听。这种对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多音字方面,文中列举了“伯”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发音。它既可以读作“bo”,如“伯父”,也可以读作“bai”,如“伯牙”。同样,“期”字也有两个...

  •  aaaa2845057 六年级人教版25课好的故事第七自然段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怎样的特点?

    “好的故事”的第七自然段景物描写,突出了绮丽优美的环境、动劳淳朴的乡民及宁静样和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眷恋与追求的特点。(好的故事是一首散文诗。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

  •  哦POS机林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到底出自哪本书?

    《伯牙绝弦》既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本昧篇》,又出自周王朝列子的《列子·汤问》。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流传于民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伯牙绝弦》讲述知...

  •  文暄生活科普 钟子期教材内容

    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第25课《伯牙绝弦》讲述了中国古代一段深厚的友谊与音乐的故事。故事主角俞伯牙,以其高超的琴艺闻名,他的知音钟子期则以独特的感知力著称。伯牙弹奏时,琴音流淌如高山之巅,钟子期能领悟其意,赞叹道:“琴声仿佛巍峨的泰山,令人震撼!”当伯牙的琴音流淌如江河...

  •  文暄生活科普 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这篇课文讲述了知音难求的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千古传颂的至交典范。伯牙擅长演奏,钟子期则能准确地理解他的音乐。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一次,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是巍峨的泰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当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是宽广的江河,钟子期...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图集资源

反义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ZLGYX.COM - 词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