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之须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2>,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3>,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4>不时之须。
不时之须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4022 成语 不时之须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ㄓ ㄒㄩ 汉语拼音 bù shí zhī xū 释义 义参「不时之需」。 见「不时之需」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不时之需」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苏轼〈后赤壁赋〉(据《苏轼东坡全集.前集.卷一九》引)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阪。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2>,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3>,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4>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5>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注解〕(1)典故或见于宋.王质〈论吏民札子〉。 (2)薄暮: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 (3)鲈:动物名。 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目。 头大,体狭长。 巨口细鳞,下颚稍突出。 背部淡苍色,腹部白色,体侧及背鳍有黑斑。 性凶猛,以鱼虾为食。 常栖于近海,夏季由海溯河,冬季由河入海。 可供食用。 (4)子:你。 同「尔」、「汝」。 (5)赤壁:即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 〔参考资料〕宋.王质〈论吏民札子〉(据《雪山集》卷三引)且今之为郡县之吏者,盖亦甚难矣。 监司不恤郡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 权要不恤郡县,故尝有难应之求,稍不如所欲,则怒骂陵拂,以至于浸淫摇撼以快其志。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不时之需」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不时之需」原作「不时之须」,见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后赤壁赋〉。 北宋神宗朝,苏轼遭人诬陷获罪,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 在此期间,苏轼常四处游览,曾两次游于城外的赤壁矶,并将此地喻为三国古战场赤壁,借以兴发思古之悠情,写下传颂千古的〈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写于秋季,文中借肃飒之景抒发抚今追昔的感慨;〈后赤壁赋〉作于冬季,文中则借沧桑景物抒发胸中悲凉之意。 「不时之须」一语即见于〈后赤壁赋〉,文中描述:苏轼与两位好友在夜间漫步,举头见到月色美好,于是起了酒兴。 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鲜鱼可以下酒,苏轼便兴冲冲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意思是说:我早就藏了好酒,好让你随时取用。 后来「不时之需」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随时的需用。 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质的〈论吏民札子〉:「监司不恤郡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 其中「监司」为宋代职官名,负责监察地方属吏。 这整句话的意思是:监司不知体恤地方,会随时提出需求,并强迫地方配合,地方若不能及时因应,就会遭到纠举弹劾。 「不时之需」在此则指随时提出让人无法预料的需求。 书证 01.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源)02.宋.陈亮〈送徐子才赴富阳序〉:「平时所以为民虑者甚周,缓急不时之须,亦为民计而已矣。」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不时之需
2022-10-31
cdw 阅读 36 次 更新于 2025-03-31 19:59: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倍领趣闻 不时之须

    不时之须的意思是不时之需。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  关关说教育 不时之须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对于不确定事物的出现、突然的需要而做好相关的准备。重点词汇:不时之需:[成语解释]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典故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译文: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近义词...

  •  小溪闲谈影视剧 以备不时之需是什么意思

    不时之需,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shí zhī xū。解释:意思是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成语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成语解释: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示例 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  娱乐来说娱乐 不时之需的意思

    不时之需的意思是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不时之需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后赤壁赋》是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成文于公元1082年,当时他被贬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是《赤壁赋》的姊妹篇。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不预定时间的需要,做任何...

  •  梦之缘文化 成语: 不时之需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不时之需」原作「不时之须」,见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后赤壁赋〉。北宋神宗朝,苏轼遭人诬陷获罪,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在此期间,苏轼常四处游览,曾两次游于城外的赤壁矶,并将此地喻为三国古战场赤壁,借以兴发思古之悠情,写下传颂千古的〈前赤壁赋〉与...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ZLGYX.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