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手简述] 拼音的来历,汉字的来历。

汉语拼音的由来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
[请高手简述] 拼音的来历,汉字的来历。
比较世界其它主要语言文字,中国语言文字确还是个谜。它违背Indo-European和Semitic语言文字的主要规律。
有关汉字和拼音从何说起呢,汉字是继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
其实,汉字作为现存的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生存、发展至今,已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早在上世纪初,“拉丁”风暴就席卷中华大地了。象形字源于绘画,容易辨认,易于区别。如“人、目、山、火、木、鱼”等等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叁人为众,叁木为森等等
和象形字一样,许多会意字也并不那么会意。比如“舌”字,为什么是“千”+“口”呢?相传古时有个县官,贪杯,乃写一条令侍者买猪舌。多时,侍者带回一千只猪,县官大怒。侍者辩曰,大人您写的是“买猪千口”啊!汉字观其偏旁可知义,辩其部首可读音。
至于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说到底也是汉字同音同形惹的祸。武则天大兴造字歪风,也是钻了汉字的空子……
http://www.extendpower.idv.tw/54power/lib/802.2/2007-11-30
汉语拼音的由来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明末清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2007-11-30
汉字是古代相形文字演化而来的。
大概演化路线为:
相形文字(仓颉时期)——甲骨文、金文(商朝)——大篆(周朝)——小篆(秦朝)——隶书(秦朝)——楷书(汉朝)——简化字(20世纪50年代)
汉字发展大约有四个阶段:
1,相形文字阶段。就是史记中说的仓颉造字的时期。现在有些人认为当时已经有很多种文字了。仓颉总结合并为一种文字,就是《孟子》所说的“书同文”。二里头文化遗址有出土陶器上刻着很多符号,也许就是这种文字。
2,甲骨文(金文)-篆书时期。就是商周时期。目前有很多很多出土的文物。是研究商朝、周朝早期历史的主要资料。甲骨文是占卜用的,因此书写比较随意,多没有美感。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有装饰作用,多有美感。篆书是官方文字,多用刀刻在木片或竹片上。“笔”是笔直的刻的意思,后引申为书写,“消”是削去刻错的地方,后引申为隐讳。改文章,需要用刀去“修”。所以有“修改”一词。所以孔子“修”春秋时候,“笔则笔,消则消”。意思是:该直接书写的,直接书写,该避讳的地方用避讳的方法写。文字刻在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穿起来,卷成一个卷。有的书要用好几卷,所以,一本书分为若干“卷”。唐诗有“读书破万卷”。
3,隶书-楷书。顾名思义,隶书是奴隶用的文字。比较简便。楷书是更为简便的文字。秦始皇反对古代文化。把古代图书都烧毁了。这还不够,他废除了篆书,让人们只学隶书。所以,秦朝汉朝的人基本看不懂古代的篆书。而楷书比较简单,所以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中国文字资料浩如烟海,多是用楷书书写的。战国时期,出席了毛笔。秦国大将蒙恬改进了毛笔,从此,写字多用毛笔。东汉改进了造纸术,纸张变得很便宜,开始在纸上用毛笔书写。所以东汉只后,书籍文章非常多。
4,建国后,出于秦始皇同样的目的,废除繁体字,推行简体字。
拼音是近代废除汉字运动的结果。
近代,某些人丧失的对中国文化的信心,认为凡是西方的都好,中国落后就是因为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的载体就是汉字。只要大家看不懂汉字,就无法了解中国文化。所以打算废除汉字,用拼音来代替。解放后,这部分人通过掌权的人,编制一套汉语拼音方案,打算用来代替汉字。但实际使用中非常难用。目前仅仅作为学习汉字的辅助用。对汉字不构成威胁。
另外,朝鲜、越南等,都是汉字文化圈,他们也在60年前废除了汉字,用拼音文字来代替。目前,也有恢复汉字的呼声。2020-04-10
cdw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4-10-05 03:25: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拼音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ZLGYX.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