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拼音:dūn、duì)基本字义:1、厚道,笃厚;2、诚心诚意;3、督促;4、姓。繁体字:惇,如夏侯惇。1.敦【dūn】①厚道:~厚。②诚恳:~聘。③谥号:温仁厚下曰敦 例句: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
敦(拼音:dūn、du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基本字义:1、厚道,笃厚;2、诚心诚意;3、督促;4、姓。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1、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2、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说礼乐而...
敦字的读音是dūn duì [dūn ]一.厚道,笃厚:~朴。~厚。~实。二.诚心诚意:~聘。~请。三.督促:“使虞~匠”。~劝。~促。四.姓。[du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敦”这个字有两个不同的读音,它们的拼音分别对应为dūn和duì。在汉字的字形上,它属于“攵”部,简体字共有12画,繁体字则在“攴”部,同样有8画外加4画。"敦"的基本字义有多种含义:当读作dūn时,它常常表示厚道、笃厚的品质,如敦朴、敦厚,也可以形容人的诚实和诚恳,如敦聘、敦请。此外...
敦是个多音字,其拼音为dūn、duì 敦的释义 部 首:攵 笔 画:12 五 笔:YBTY 一、[ dūn ]1.厚道:~厚。2.诚恳:~聘。二、[ du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