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之纸上谈兵

【成语示例】: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
成语故事之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下面是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
【成语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成语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成语简拼】:zstb
【成语字数】:4个字
【感情色彩】:纸上谈兵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现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公元前264年,秦国攻打韩国,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挺进,两年后(公元前262年),把韩国与其北方领土上党郡隔开。上党郡郡守,向赵国投降。赵国接收了上党郡。
秦国当然不愿已到手的土地被别人抢去,两年后(公元前260年),向上党进攻,等到赵国大将廉颇率援军到达时,上党已经陷落。而秦军仍锐不可当地向赵国进攻,廉颇节节失利,最后退到长平关(山西高平),构筑营垒,坚守不出。廉颇认为秦军远来,一定不能持久,他将等到秦军撤退时,再行出击。秦国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颇,就不可能歼灭赵军。
秦国派人在赵国首都邯郸(河北邯郸)散布流言说:“廉颇太老了,已经丧失了锐气,所以屡战屡败。他自知不是秦国的对手,已成为一个懦夫,不敢出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只要赵括不出来当统帅,秦国一定赢。”赵王听信流言了把廉颇免职,任命赵括继任。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有绝顶的聪明和口才,自以为他的军事才能天下无双。赵奢在世时,父子间谈论兵法,父亲往往被儿子驳得哑口无言。有人说:“将门虎子,真是不错。”但赵奢不以为然地说:“战争是关乎生死的'大事,他说起来如此轻松,一旦担任大将,必定失败。”
所以当赵括被任命为总司令后,老母立刻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是大将之才,请不要派遣。”赵王以为老母谦让,老母说:“他父亲领兵时,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命令发布的当天,就住进军营,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过问家事。遇到困难,必定征求大家意见,从不敢自以为是。可是赵括刚被任命为总司令就威风凛凛,军营之中,没有人敢对他仰视。赏赐给他的财物,全运回家。他父亲死时曾一再嘱咐,无论如何,不可让赵括作大将。”赵王还是不肯改变任命,老母请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万一丧师辱国,但求赦免我们全家。”赵王允许。
秦王得到赵括当大将的消息后,任命各国最畏惧的白起作大将。唯恐白起的威名使赵括恐惧,不敢出战,那就捕捉不到赵军的主力了,秦王下令,有敢泄露白起姓名者,立即斩首。
赵括就任之后,撤除防御工事,亲自率领精锐,采取突破战术向秦军最弱的营垒进攻,白起下令退却。赵括突破秦军阵地之后,仍保持猛烈的攻势以扩大战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后派出部队切断赵括的退路。于是赵国的大军被分割为二,赵括和精锐部队被隔在前方,留守的军队仍在长平关阵地。接着白起又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粮食开始短缺。
赵括发动数次最猛烈的攻击,希望冲出包围圈,但全部失败。赵括那些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军事理论,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颇的办法,改攻为守,等待援兵。可是现在的形势改变,兵力既被分开,粮草又尽,守已不可能。赵括勉强支持了四十六天,弹尽粮绝被迫作最后的冲刺,分兵四队,轮流突围,但还是失败, 自己也死在乱箭之下。赵军还剩有四十万人,全部投降。
白起命这四十万降卒,进入长平关附近一个深谷中,把深谷两端堵塞。预先埋伏在山顶上的秦军,抛下土石,四十万人全被活埋。赵国从此没落。
把赵括打仗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一败涂地的事归纳成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指只懂理论却不会实际应用。
赵括的父母为何知道赵括不是将才呢?赵奢身经百战深知打仗需要慎之又慎,赵括毫不谨慎所以知他领兵必败,想来赵括不谨慎冒进轻敌这一点一定早就出了名,不然秦国也不会挑赵括做对手。赵母不懂军事,但却从赵括不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这一小处知道儿子不是将才。看来将才必是知兵法,慎对敌,拘小节之人。赵王察人不明,临阵换将,不听规劝,终致大败,可谓咎由自取。
白起滥杀降卒,几年之后被秦王赐死,不得善终,真是恶有恶报。在民间传说里白起现在还在地狱里受苦呢。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2022-05-15
cdw 阅读 52 次 更新于 2025-03-31 21:25: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0503010026 成语故事 之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故事: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

  •  武汉誉祥科技 纸上谈兵的典故(100字以内)

    纸上谈兵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典故。其主要描述了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虽然对军事理论十分熟悉,但缺乏实战指挥经验。在长平之战中,赵括仅仅停留在纸上空谈,结果招致失败,成为后来被视为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来源。它用来警示人们只有理论知识而无实际行动,空有学问却缺乏实践能力是不堪大用的。现在常常...

  •  极刻生活小百科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

    1、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地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2、...

  •  上海贡苒网络 求寻成语故事《纸上谈兵》《怒发冲冠》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在乐毅破齐后,惠文王命赵奢为将,攻齐的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此前,赵军已多次进攻麦丘这个孤城,但由于麦丘粮草充足,守军中有善...

  •  翡希信息咨询 【124】成语故事: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最终导致战败的故事。以下是该成语故事的几个要点:来源: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与赵国大将赵奢及其子赵括有关。赵括的背景:赵括自小熟读兵书,对军事理论有着深入的了解。然而,他的父亲赵奢却担忧他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战经验。赵括的...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近义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ZLGYX.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