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拼音,人们是如何学习汉字的?

直音法就是找一个与被注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汉字来注音,就像你小时候不认识字时,就用认识的同音字标注一样,原来这是古人玩剩下的!这种方法写作“甲,音乙”,如“单,音善”,意思就是“单”和“善”同音,按照“善”字的读法读,这里的“单”指单父,并不是我们认识的dān。读若法即找一...
古代没有拼音,人们是如何学习汉字的?
作为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红领巾,熟读唐诗宋词三百首之余忽然在想,古代没有拼音,那祖宗们是怎么认识这么多汉字的?

其实,古人在造字时就考虑到了怎么认字,没想到吧!
形声字汉字中有很大一类字是形声字,这类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类别,而声旁就是表示读音啦!

所以,没有拼音古人也可以轻松认识这些字!那其他字呢?形声字虽然占汉字的大部分,但其他字也不少呀!其实,古人还有几种识字法,完全不用担心不认识字!
直音法就是找一个与被注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汉字来注音,就像你小时候不认识字时,就用认识的同音字标注一样,原来这是古人玩剩下的!

这种方法写作“甲,音乙”,如“单,音善”,意思就是“单”和“善”同音,按照“善”字的读法读,这里的“单”指单父,并不是我们认识的dān。
读若法即找一个读音相似的字来给原字注音,写作“甲,读若乙”,如《说文解字》:鼾,卧息也,干声,读若汗。我们就知道“鼾”和“汗”的读音相似。

可见,直音法比读若法更为直截了当,注音更加精确。是不是恍然大悟?没有拼音标注,那用汉字标注啊,拜服!
除了这两种标注法,还有更高能的汉字标注方法。
反切法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即采用两个字,前一个字取其声母,后一个字取其韵母和声调,来注音的。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康熙字典》中的字,主要采用此法注音。
例如,“冬,都宗切”,就是用都字的声母(d)、宗字的韵母(ong)和声调为冬字注音,拼音法就是dong。再例如,“观,工唤切”,取工字声母(g)、唤字的韵母(uan)注音,拼读就是guan。

那么你学会了吗?最后出一道反切法的题目,“去异切”,大家猜猜是什么字吧?
2020-12-25
古代人们用直音法来学习汉字,就是将音节相同的汉字放到一起学习,另外就是注音法,也就是反切。2020-12-31
古代没有拼音,人们是靠学堂和老师的教导来学习汉字的。2020-12-31
言传身教,没有拼音不是不能学习汉字,而是说没有那么方便而已,所以拼音并不是绝对的2020-12-31
cdw 阅读 50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7:59: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湖北倍领科技 古代的时候,没有拼音人们如何认字?

    在没有拼音的古代,中国人通过直音法和反切法记录汉字读音。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注音,例如“箱,读如香”。直音法虽然简单,但也存在局限。如果连同音字也不认识,则无法注音。在这种情况下,大量汉字仍需口传。随着声韵分开意识的形成,反切法应运而生。反切法使用两个字注一个音,如“夸,苦瓜切”。

  •  倍领趣闻 在没拼音前,古人是如何认字的?

    在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古人通过汉字注音来识字和读音。最早的注音方法是直音法,即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如《说文解字》中“材,才声”,意指“材”字读音与“才”相同。直音法虽简单,但局限性明显,如“丢”字无同音字,或用生僻字注常用字,违背学习原则。另一种注音法是用同音不同调的字...

  • 1、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则是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确...

  •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

  •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认识汉字、读出汉字,只好用汉字来注音。这样便先后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就是这种情况。例如《说文》中...

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组词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DZLGYX.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