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1775 成语 巧偷豪夺 注音 ㄑㄧㄠˇ ㄊㄡ ㄏㄠˊ ㄉㄨㄛˊ 汉语拼音 qiǎo tōu háo duó 释义 义参「巧取豪夺」。 见「巧取豪夺」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巧取豪夺」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诗二首之一(据《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一七》引...
巧偷豪夺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775 成语 巧偷豪夺 注音 ㄑㄧㄠˇ ㄊㄡ ㄏㄠˊ ㄉㄨㄛˊ 汉语拼音 qiǎo tōu háo duó 释义 义参「巧取豪夺」。 见「巧取豪夺」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巧取豪夺」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诗二首之一(据《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一七》引)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 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1>。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2>。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王家破垣3>谁复修。 〔注解〕(1)寒具油:寒具,一种寒冬时的食品。 以糯米和面搓成细绳形状,挽曲如环,油煎后食用。 相传桓玄好书画,客携名作来,玄辄观之,以寒具待客,因而弄污了画,所以说「寒具油」。 (2)虎头:指顾恺之,西元341∼402,字长康,小字虎头,晋无锡人。 博学有才气,善绘画,有才绝、艺绝、痴绝三绝之称。 多作人物肖像、神仙、佛像、动物、山水等。 传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图」最有名。 其所作「维摩诘像」,为最早出现于壁画上的佛像。 (3)王家破垣:王涯家的破墙。 王,指王涯(?∼西元835),字广津,唐太原人。 博学好古,能为文,家书数万卷。 所集前世名书画,凿垣纳之。 唐文宗甘露之变时被杀,人破其家垣墙取之,或剔取其中金玉而弃其书画。 垣,墙。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巧取豪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巧取豪夺」原作「巧偷豪夺」。 米黻,即米芾(音ㄈㄨˊ),字元章,宋襄阳人。 举止颠狂,故世称为「米颠」。 为文奇险,妙于翰墨,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 爱金石古器,尤爱奇山,世有「元章拜石」之语。 据周煇《清波杂志》卷五记载,米芾十分喜爱古书画,曾经向人借古画临摹,等临摹好了,再和真品一起送回去,让古画的主人从中挑出真品,主人往往分辨不出来,他于是用这种巧妙骗取的手段,得到了许多古书画。 《晋书.卷九二.文苑列传.顾恺之》中提到东晋桓玄也喜欢收集古书名画。 有一次,顾恺之将画装在箱子里弥封后寄给他,他收到后偷了里面的画,再将箱子恢复原状,寄还给顾恺之。 顾恺之发现画已不翼而飞,不但不生气,反而说画像仙人通灵,幻化而去。 而苏轼这首〈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就是用这个例子来讥讽米芾这种不当的行为。 后来「巧取豪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不择手段地取得权利、财物。 书证 01.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诗二首之一:「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源)02.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老米(芾)酷嗜书画,尝从人借古画自临搨,搨竟,并与真赝本归之,俾其自择而莫辨也。 巧偷豪夺,故所得为多。」 03.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三.小县少古迹》:「总之,弹丸小邑,僻陋自惭,盖不得不为此巧偷豪夺之行也。」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巧取豪夺
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