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wǔ huā bā mén。作谓语、定语。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后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二、五谷丰登 五谷丰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ǔ gǔ fēng dēng,意思是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出自《六韬...
古代有许多和五有关的词。如五行五方,那还有哪些五什么的?
一、五花八门
读作wǔ huā bā mén。作谓语、定语。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后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二、五谷丰登
五谷丰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ǔ gǔ fēng dēng,意思是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出自《六韬·龙韬·立将》。
三、五颜六色
五颜六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ǔ yán liù sè,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
四、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ǔ guāng shí sè,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颜色光彩鲜艳多色。出自南朝梁·江淹的《丽色赋》。
五、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ǔ tǐ tóu dì,指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出自《梁书·中天竺国传》。
六、五味俱全
五味俱全,成语,形容调味(酸甜苦辣咸)齐全适宜,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心境等。另还有马志明的相声《五味俱全》。出自《礼记·礼运》。
七、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等人作为“三皇”。出自《尚书大传》。
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后增补轩辕、神农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2019-08-10
1、五彩——红、黄、绿、蓝、紫五种颜色的合称。
2、五香——通常指烹调食物所用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种主要香料,即芒香类调味品。
3、五脏——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4、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5、五刑——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刑-割鼻子,剕刑-砍脚,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五种刑法。
6、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位远古部落首领。
7、五谷—— 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指稻、黍、稷(粟)、麦、菽(大豆)。指麻(大麻)、黍、稷、麦、菽。
8、五毒——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9、五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合称,
10、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扩展资料:
1、五,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wǔ,数名。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为交午,纵横交错。
3、【卷十四】【五部】五
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闲交午也。凡五之属皆从五。㐅,古文五省。疑古切〖注〗臣铉等曰:二,天天地也。〖注〗ġ,古文。
3、『说文解字注』
(五)五行也。古之圣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而后造此字也。从二。像天地。侌昜在天地闲交午也。此谓㐅也。卽释古文之意。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疑古切。五部。凡五之属皆从五。
(㐅)古文五如此。小篆益之以二耳。古文像阴阳午贯之形。毛诗。七月鸣鴂。王肃云。当为五月。正为古文五与七相近似。
2019-08-08
五彩——红、黄、绿、蓝、紫五种颜色的合称。
五香——通常指烹调食物所用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种主要香料,即芒香类调味品。
五脏——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五刑——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刑-割鼻子,剕刑-砍脚,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五种刑法。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位远古部落首领。
五谷—— 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
①指稻、黍、稷(粟)、麦、菽(大豆)。
②指麻(大麻)、黍、稷、麦、菽。
五毒——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五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合称,
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2013-11-25
五谷:稻,麦,黍,菽,记。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官:眼,耳,鼻,口,舌。
五方:东,南,西,北,中。
五果:李,桃,杏,枣,栗。2019-11-13
1 五服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1、斩衰三年,用极粗生麻布为丧服,不缝衣旁及下边。2、齐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缝衣旁及下边。按服丧期限长短,齐衰又分齐衰三年、齐衰杖期(一年)、齐衰不杖期(不执杖,一年)、齐衰五月和齐衰三月五等。3、大功九月,用粗熟布为丧服。4、小功五月,用稍粗熟布为丧服。5、缌麻三月,用稍细熟布为丧服。缌麻是最轻的服,表示边缘亲属。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从项中向前交于额上,又后绕于髻。宋人车垓说此仪久废,当时人的袒免亲丧服是白阑缟巾;明、清时,素服,以尺布缠头。同六世祖的亲属便是无服亲了。故《礼记·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20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