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语拼音的正式使用始于1958年2月11日,当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2. 汉语拼音的发明归功于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他在1626年出版的《西儒耳目资》中,首次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这一做法是在利玛窦的基础上改进的。3. 从1958年秋季起,《汉语拼音方案》成为...
拼音是在1958年确立的。这一年的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随后,3月13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在中、小学以及各级师范学校开始教学拼音字母。从此,汉语拼音成为我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及普通话、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
我国是1955年—1957年开始用汉语拼音字母的。我国的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
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该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从195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小学教学。小学生入学,先学汉语拼音字母,然后用拼音字母帮助识字。同时在推广普通话和外国人学习...